本發明涉及域控制器檢測設備,具體涉及一種域控制自動化測試的側部接口對接設備。
背景技術:
1、一種域控制器,其結構如圖1所述,該域控制器包括一排后端接口p1和一個側部接口p2。在對域控制器進行電性檢測的過程中,后端接口p1和側部接口p2分別與相應的檢測接口對接,由于后端接口p1本身的安裝位置、與檢測接口對接插入程度均會影響側部接口p2的前后位置,導致成排、批量化檢測的各個域控制器的側部接口p2前后位置存在差異,難以實現批量化對接操作,影響檢測效率。
2、為此,我們提出一種域控制自動化測試的側部接口對接設備。
技術實現思路
1、(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2、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域控制自動化測試的側部接口對接設備,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設計合理,結構緊湊,解決了成排、批量化檢測的各個域控制器因側部接口前后位置無法保證一致,難以實現批量化對接操作,影響檢測效率的技術問題。
3、(二)技術方案
4、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5、一種域控制自動化測試的側部接口對接設備,其特征在于:基座機構、檢測座機構、直線驅動機構和限位板;
6、所述基座機構的基座上設有與域控制器配合的第一定位結構、第一固定結構,以及與檢測座配合的第二定位結構、第二固定結構;
7、所述檢測座機構的檢測座上設有插桿插裝結構、左端銷軸定位結構、右端銷軸定位結構,所述插桿插裝結構的插桿通過第一彈性件彈性連接于檢測座的頂部并能夠豎向貫穿檢測座的頂壁,所述插桿的下端連接有檢測接口,所述左端銷軸定位結構通過具有u形主體的左端定位板定位域控制器待測接口一側的左端銷軸,所述右端銷軸定位結構通過右端壓緊氣缸、右端定位板配合定位域控制器待測接口一側的右端銷軸;
8、所述限位板包括沿直線驅動機構驅動方向依次銜接的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三限位部均呈水平延伸并且第一限位部高于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自第一限位部一側向第三限位部一側傾斜設置;
9、所述直線驅動機構的驅動單元的輸出端連接有同步連接板,所述同步連接板通過第二彈性件與檢測座、域控制器和基座組成的整體彈性連接,所述直線驅動單元驅動該整體在第一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之間往復平移,當該整體經過第二限位部時,所述插桿在第二限位部的限制下向下移動,使得所述檢測接口逐步與域控制器待測接口插接配合,當該整體移動至第三限位部后,使得所述檢測接口保持與域控制器待測接口插接配合的狀態,所述插桿在第一彈性件的作用下向上復位,使得所述檢測接口與域控制器待測接口相互脫離。
10、進一步的,所述插桿插裝結構包括第二安裝座,所述第二安裝座固定于檢測座上部,所述插桿上部連接有安裝板,所述安裝板的下側兩端安裝有一對豎向驅動桿,所述第二安裝座的頂壁位于插桿的兩側對應一對豎向驅動桿分別滑動、導向安裝有一對橫向驅動桿,以及驅動橫向驅動桿復位的氮氣彈簧,所述橫向驅動桿與豎向驅動桿通過斜面配合,所述限位板的第一限位部設有一對復位氣缸,所述復位氣缸向內敲擊橫向驅動桿,使得豎向驅動桿連同插桿同步上移,所述檢測接口與域控制器待測接口相互脫離。
11、更進一步的,所述插桿包括自上而下依次連接的球頭、第一桿體、第二桿體和檢測接口,所述第一桿體與第二安裝座的頂壁導向配合,第二桿體設置于第二安裝座的頂壁下方并與頂壁限位配合,所述檢測接口與檢測座的頂壁導向配合。
12、進一步的,所述檢測座還包括設置于左端定位板左側的緩沖結構,所述緩沖結構包括第一橡膠壓板、滑動桿、套筒、第三彈性件和第一安裝座,所述滑動桿延伸方向與直線驅動單元的驅動方向平行設置,所述滑動桿的一端連接有橡膠墊、另一端伸入套筒內并與套筒端部通過凹凸結構防脫配合,所述第三彈性件設置于套筒內并且兩端分別抵靠滑動桿和所述第一安裝座,所述套筒固定于第一安裝座右側端面,所述第一安裝座固定于檢測座頂板的背面。
13、更進一步的,所述緩沖結構還包括調節螺母和調節螺栓,所述調節螺母固定于第一安裝座左側端面,所述調節螺栓與調節螺母螺紋配合并貫穿第一安裝座后伸入套筒內。
14、進一步的,所述左端定位板的u形主體開口端向外翻折形成左端導向翼板。
15、進一步的,所述右端定位板的右端向外翻折形成右端導向翼板。
16、進一步的,所述右端定位板和右端壓緊氣缸呈前后間隔設置,所述右端壓緊氣缸的嵌設于檢測座的頂板內,所述右端壓緊氣缸的輸出端通過第四彈性件連接有第二橡膠壓板。
17、進一步的,所述直線驅動機構包括驅動單元、同步連接板、托板和導軌,所述驅動單元的輸出端連接同步連接板,所述同步連接板的一側分別通過第二彈性件與托板彈性連接,所述托板上部設有沿長度方向間隔分布的基座、其下部通過滑塊與導軌滑動、導向配合;
18、更進一步的,所述直線驅動機構還包括導向結構,所述導向結構包括導向座、導柱和導套,一對導向座平行并間隔分布,所述導向座上安裝有導套,所述同步連接板背離基座的一側固定有成對設置導柱,所述導柱與一對導向座上的導套導向配合。
19、(三)有益效果
20、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域控制自動化測試的側部接口對接設備,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21、1、通過左端銷軸定位結構的u形主體定位域控制器待測接口一側的左端銷軸,在右端定位結構的壓緊氣缸的作用下,檢測座繞左端銷軸偏轉直至于右端定位板抵觸,實現檢測座機構與域控制器的定位配合,確保域控制器的待測接口與插桿下端的檢測接口正對設置,一個待測接口對應一個檢測座機構、一個插桿,能夠忽略不同域控制器待測接口的前后位置差異;
22、2、由直線驅動機構同步驅動的各個域控制器均經過限位板,各個域控制器對應的檢測座機構的插桿在第二限位部斜面的壓迫作用下下壓,實現檢測接口逐步與域控制器待測接口插接配合,并且在第三限位部的作用下,檢測接口保持與域控制器待測接口插接配合的狀態,此過程能夠實現插桿的批量化下壓操作,并且各個插桿的下壓距離保持一致,僅與第二限位部兩側高低差有關,進而能夠實現批量化對接操作,大幅提升檢測效率。
技術特征:1.一種域控制自動化測試的側部接口對接設備,其特征在于:基座機構、檢測座機構、直線驅動機構和限位板;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域控制自動化測試的側部接口對接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桿插裝結構包括第二安裝座,所述第二安裝座固定于檢測座上部,所述插桿上部連接有安裝板,所述安裝板的下側兩端安裝有一對豎向驅動桿,所述第二安裝座的頂壁位于插桿的兩側對應一對豎向驅動桿分別滑動、導向安裝有一對橫向驅動桿,以及驅動橫向驅動桿復位的氮氣彈簧,所述橫向驅動桿與豎向驅動桿通過斜面配合,所述限位板的第一限位部設有一對復位氣缸,所述復位氣缸向內敲擊橫向驅動桿,使得豎向驅動桿連同插桿同步上移,所述檢測接口與域控制器待測接口相互脫離。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域控制自動化測試的側部接口對接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桿包括自上而下依次連接的球頭、第一桿體、第二桿體和檢測接口,所述第一桿體與第二安裝座的頂壁導向配合,第二桿體設置于第二安裝座的頂壁下方并與頂壁限位配合,所述檢測接口與檢測座的頂壁導向配合。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域控制自動化測試的側部接口對接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座還包括設置于左端定位板左側的緩沖結構,所述緩沖結構包括第一橡膠壓板、滑動桿、套筒、第三彈性件和第一安裝座,所述滑動桿延伸方向與直線驅動單元的驅動方向平行設置,所述滑動桿的一端連接有橡膠墊、另一端伸入套筒內并與套筒端部通過凹凸結構防脫配合,所述第三彈性件設置于套筒內并且兩端分別抵靠滑動桿和所述第一安裝座,所述套筒固定于第一安裝座右側端面,所述第一安裝座固定于檢測座頂板的背面。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域控制自動化測試的側部接口對接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結構還包括調節螺母和調節螺栓,所述調節螺母固定于第一安裝座左側端面,所述調節螺栓與調節螺母螺紋配合并貫穿第一安裝座后伸入套筒內。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域控制自動化測試的側部接口對接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端定位板的u形主體開口端向外翻折形成左端導向翼板。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域控制自動化測試的側部接口對接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右端定位板的右端向外翻折形成右端導向翼板。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域控制自動化測試的側部接口對接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右端定位板和右端壓緊氣缸呈前后間隔設置,所述右端壓緊氣缸的嵌設于檢測座的頂板內,所述右端壓緊氣缸的輸出端通過第四彈性件連接有第二橡膠壓板。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域控制自動化測試的側部接口對接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線驅動機構包括驅動單元、同步連接板、托板和導軌,所述驅動單元的輸出端連接同步連接板,所述同步連接板的一側分別通過第二彈性件與托板彈性連接,所述托板上部設有沿長度方向間隔分布的基座、其下部通過滑塊與導軌滑動、導向配合。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域控制自動化測試的側部接口對接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線驅動機構還包括導向結構,所述導向結構包括導向座、導柱和導套,一對導向座平行并間隔分布,所述導向座上安裝有導套,所述同步連接板背離基座的一側固定有成對設置導柱,所述導柱與一對導向座上的導套導向配合。
技術總結本發明涉及域控制器檢測設備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域控制自動化測試的側部接口對接設備,解決了成排、批量化檢測的各個域控制器因側部接口前后位置無法保證一致,難以實現批量化對接操作,影響檢測效率的技術問題。該對接設備包括基座機構、檢測座機構、直線驅動機構和限位板;基座機構用于定位、固定域控制器以及檢測座機構;檢測座機構的檢測座上設有插桿插裝結構、左端銷軸定位結構、右端銷軸定位結構,插桿插裝結構的插桿通過第一彈性件彈性連接于檢測座的頂部并能夠豎向貫穿檢測座的頂壁;限位板包括傾斜設置的第二限位部;直線驅動單元的輸出端連接有同步連接板,同步連接板通過第二彈性件與檢測座、域控制器和基座組成的整體彈性連接。
技術研發人員:杜香偉,孫小康,繆忻,鄭昌虎,王碩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無錫車聯天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日:技術公布日:2024/2/21